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院为深入贯彻落实 叶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
见曳(国发也2014页10 号,以下简称叶若干意见曳),提高文化产业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制定本实施意见。
叶若干意见曳的发布,体现了中央在新形势下对文化产业战略地位和重大作用的准确把 握,标志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对促进经济结构调 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对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促 进作用。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主动把文化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研判、准确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打破部门行业区域藩篱,创新理念方式手段,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在切实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的基础上, 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以文化提升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以融合发展拓展 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实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创意设计业。坚持注重创意创新、淡化行业界限、强调交互融合的大设计理念,不断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对实体经济相关领域的促进作用。推动民族文化元素 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形成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发展路径。促进创意设计与现代生产 生活和消费需求对接,拓展大众消费市场,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 支持建设数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之都”。优化提升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等专业会展,为创意设计推广、交易和交流合作提供平台。
(二)动漫、游戏业。 扶持内容健康向上、富有创意的优秀原创动漫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 组织评选好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 继续实施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加大对优秀动漫创意人才的扶持力度。 推广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行业标准,鼓励面向新媒体渠道的动漫游戏创作。 提高游戏产品的文化内涵,培育国产游戏知名品牌,增强游戏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网络游戏规范管理,积极引导行业和企业自律。 办好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建设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化、国际化动漫游戏会展交易平台。
(三)演艺、娱乐业。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演艺企业创作生产,增强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能力。 加强舞美设计、舞台布景创意和舞台技术装备创新,丰富舞台艺术表现形式。 鼓励演艺企业创作开发体现中华优秀文化、面向国际市场的演艺精品。 加快演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文艺演出院线建设。 支持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健康向上的原创娱乐产品和新兴娱乐方式,促进娱乐业与休闲产业结合。鼓励娱乐企业连锁经 营,促进娱乐产品传播消费。
(四)艺术品业。支持多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创新发展,鼓励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品。加强艺术品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促进艺术创作与市 场需求对接、与生活结合。 推动画廊业健康发展,扶持经纪代理制画廊等市场主体,引导、培育和建设艺术品一级市场。 鼓励原创新媒体艺术发展。 鼓励开发艺术衍生品和艺术授权产品,培育艺术品市场新增长点。 鼓励有实力的艺术家积极开拓境外市场。 加强对优秀青年艺术家的培育、宣传、推广服务。办好中国(北京)艺术品产业博览会,搭建全国性、专业化、品牌 化的艺术品产业交易交流平台。
(五)工艺美术业。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发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在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促进工艺美术业全面健康发展。 保护传承传统技艺,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融入现当代生活。 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支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增加艺术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意识,培育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工艺美术品牌。
(六)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对接。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服务装备制造的能力,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设计和文化内涵开发,进一步提升实用功能和审美性。 推动在生活消费品制造中引入创意设计元素,提高附加值,引导消费升级。 鼓励文化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形象授权、限量复制、加盟制造、 委托代理等形式开发文化衍生产品, 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渗透到制造业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宣传推广全过程。
(七)注重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相协调。 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单位参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强化创意设计理念,丰富文化元素,提升村镇规划和农村住宅、居民点建设水平,提升城乡居民宜居水平。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的规划水平和设计品质,合理发展各类艺术园区,完善图书馆、文化 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高展陈水平,努力使城市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空间。 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持乡村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保护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鼓励装饰设计创新,突出文化内涵,创造舒适优美的个性化家居环境。
(八)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依托高新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通过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文化科技创新项目,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 成果,提升文化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 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鼓励对舞台剧目、音乐、美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化,支持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数字文化产品。 加强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开发,推动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相关产业中的集成应用。
(九)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进入旅游业,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水平,促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促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鼓励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和 旅游商品。支持建设富有文化特色与内涵的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加快培育文化旅游精品。
(十)推动文化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文化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及个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