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衢州市委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委,市级机关各单位党组织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 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为衢州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  民强市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根据省委叶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   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曳,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1.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作出建设文   化强省的决定,市第六次党代会作出文化强市建设的决策部署,为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   方向。在新的历史阶段,文化建设事关衢州改革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安康,事关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事关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是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精神的具体行动,是顺应文化发展新趋势、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构筑衢州文化优势的战略选择。

2.建设文化强市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但我市文化建设与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充分,文化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不多,新闻舆论引导、新兴媒体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领域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不足,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    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切实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既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 人民群众过上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3.建设文化强市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近年来,市委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深入实施文化名市战略,率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政策保障等“四大体系”,深入实施文明素质、保护利用、文化下乡、文化实力、文化阵地、文化传播等“六大工程”,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增强了衢州的文化软实力,为文化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在更广的视“、更高的起点、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发展文化,确立更高发展目标,将文化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做到立足本来、学习外来、创造未来,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城市发展、社会进步同步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4.建设文化强市的指导思想。    推动衢州从文化名市向文化强市迈进,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繁 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惠民,为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 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5.建设文化强市目标。

按照把衢州建设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文化中心的目标要求, 积极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到 2020 年,使衢州地域文化更有特色、历史文化更有底蕴、文化服务更有实效、文化传播更有影响、文化产业更有实力,形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

人文精神领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  展,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最美衢州人”群体不断扩大并作为衢州城市品牌,衢州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固。加快推进全国文明  城市创建工作,新创建一批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

文化事业繁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中国儒学馆等一批现代化、标志性的重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基 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惠及全市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文化氛围浓郁。    中心城区文化辐射力影响力显著增强,文化创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文艺内容、风格、体裁更加多样,精神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曰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更加科学,创业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文艺活力的文化人才聚集地。

文化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名城整体风貌在传承中进一步发展完善,文化资源得到深度挖  掘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争创一批文化品牌,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品质较高的城市综合体,城市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城市文化形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明显 提升。

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扶持政策更加完善,文化与经济、

科技、旅游的融合更加深入。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产业化进程加快。  实施128”工程,重点培育 10 家高新文化企业、20 家重点文化企业、8  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文化产业增速高于 GDP 增速,力争到 2015 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7%以上,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提   高,到 2020 年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6.建设文化强市的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热情,使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真正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坚持创新推动。    注重规划引领与项目推进相结合、以文化人和以物载文相结合、大众化与精品化相结合,切实推动文化建设科学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具特色的体制机制,市县联动、城乡联动、部门联动,整体推进文化建设。坚持特色引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挖掘和保护地方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精心打造衢州特色文化品牌。着力推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大力发展面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