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 设文化强市,推动衢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叶中共衢州市委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的实施意见曳和叶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曳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1.丰富的文化资源。 衢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孔氏南宗家庙所在地,中国围棋之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全市有各类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7926 处、非遗名录 625 个、
公共文化设施 1694 个、群众文化团体 1631 个、旅游文化资源 438 处。
2.良好的发展基础。 衢州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进文化凝聚力不断增强,“最美衢州人”系列先进事迹和典型宣传名扬全国曰地方文化特色日益彰显,南孔文化、围棋文化、生态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农家乐文化大篷车、民工文化俱乐部、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曰文化遗产魅力逐步显现,成为省内文化遗产大 市曰文化产业发展初具特色,初步形成文化旅游、根雕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和产业集聚区曰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衢州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高,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3.宜人的生态环境。 衢州是全省首个全市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出境水水质保持
100%达标,森林覆盖率达 71.5%,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355 天,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为文化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4.较快的经济增长。衢州经济稳步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201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90.29 亿元,同比增长 11%,增幅排名全省第三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328.62 亿元,增长 30.1%,增幅全省第一曰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22.6%,高于全省 1.8 个百分点,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
5.独特的区位条件。 衢州位于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是吴越文化、楚文化和闽文化的交融区,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为衢州文化发展注入了动力与活力。 衢州还是连接长三角、海西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为衢州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更 广阔的平台。
1.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较弱。 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衢州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水平不高,文化产业整体仍处于散、小、弱状态,科技含量较低,主导型产业还不够明显,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与园区还不多,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滞缓。
2.公共服务保障相对薄弱。 在省内,衢州公共文化设施相对陈旧落后,市本级文化馆、图书馆建筑面积均未达到省定标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平均建筑面积较小,有待进 一步加强。
3.区域文化特色品牌尚未形成。 对衢州区域文化特色研究挖掘、提炼概括和普及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市内外认可度比较高、能代表衢州区域文化特色的品牌尚未形成。
4.文化人才较为短缺。 文化人才总量少,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普遍紧缺,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矛盾比较突出。
1.文化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曰从国内看,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 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 目标,给予强有力的领导和全方位的推动曰从省内看,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与任务,为衢州文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2.文化与经济步入良性互动期。 在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文化建设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而且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对提升经济发展 质量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的良性互动局 面已基本形成,为衢州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衢州文化迎来黄金发展期。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建设“神形兼备的人文生态城”和实施“文化强市提升工程”的具体任务,将文化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衢州文化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同时,我市人均GDP 已达到 5472 美元,开始向 10000 美元跨越,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 将有力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1.区域文化竞争日益激烈。 在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衢州要打造四省边际文化中心,与周边地市抢占文化发展制 高点,将面临区域间异常激烈的文化竞争。
2.科技发展带来全新挑战。 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文化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发展样式的革命性变化,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传播方式。如果抓不住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 历史机遇,用先进科技发展和传播文化,衢州文化将难以实现快速发展,与省内发达地区的 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3.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破解,如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很好地与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机结 合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就难以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 创新为动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惠民,为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 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1.坚持把握导向,弘扬先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 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