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时代你还去图书馆吗?
记者 邓亮 通讯员 王智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行、服务、管理和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比如要求公共图书馆提供四类免费服务,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公休日应当开放,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应当有开放时间。
那么,衢州公共图书馆目前情况究竟如何?对于法律中要求的服务是否都有提供?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当今社会,去公共图书馆看书是否已经属于“小众活动”?哪些人还坚持去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衢州市区三处公共图书馆,一探究竟。
记者调查
公共图书馆“上座率”出人意料地高
在采访之前,记者内心有一个疑问:在如今电子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是否还有人去公共图书馆看书?但是在走访中,现场情况却出乎记者的意料,几个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内都有不少人,而且而各年龄层的人都有。
目前,市区的公共图书馆场地有三处:三衢路的市图书馆、新桥街的儒学馆以及水亭门南孔爷爷的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
记者采访时正直周末,新桥街儒学馆二楼的儿童阅读区和市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几乎处于满员状态。“暑假的时候人更多,基本上天天爆满,座位都不够用。”市图书馆馆长占剑说。
即便中午时分,市图书馆阅览室和儒学馆阅览室内还有一些人在看书,有老人也有带着电脑来做作业的学生。“这里的阅读环境好,我每天要来看4个小时的书,以长篇小说居多。”76岁的陈笃民说,他住在市区天宁寺附近,每天都会走路到儒学馆看书,还在这里认识了几个同样经常来看书的“书友”。
“年轻人不是不爱看书,他们可能更在乎看书的氛围与环境,从掌握的大数据和与书友的交流中发现,我们这的书友偏年轻化。”水亭门南孔爷爷的书房负责人程胜说。
2017年9月,作为衢州第一个24小时图书馆——南孔爷爷的书房正式开馆。截至目前,这间24小时图书馆已办出4千多张借书卡,进馆人数达5万多人次。坐落在“网红街”的这间图书馆可借阅的图书有5000余本,300多平方米的馆内设有儿童阅读区、成人阅读区、休闲区等,很多年轻人到这里独自看书或者一起参加书友会之类的活动。
“年轻人乐于分享,也希望有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我们这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的社交空间。”程胜说。
服务读者
中午、周末、节假日照常开放
“《公共图书馆法》规定的各种服务衢州地区都已达标,更准确的说,衢州当前的各类服务都高于法律基本要求。”占剑说。
《公共图书馆法》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应该提供4项免费服务,衢州市区图书馆都是超额完成的。比如市图书馆每周开馆时间不低于63小时,中午、周末、节假日也照常开放。另外,2017年还举行各类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等活动共133次。
在儒学馆及市图书馆都设有专门的少年儿童阅览区域,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也提供了适合他们需要的服务,例如设有无障碍通道及专门的电子阅览室。
“衢州这几年来,为盲人提供服务的‘光明行动’做得很好,一直坚持给盲人送书上门。”占剑说,2017年衢州三位盲人在“书香承载梦想 阅读点亮人生”全国优秀盲人读者评选活动中获奖,衢州市图书馆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硬件仍不足
图书馆新馆计划今年开建
读者需求旺盛、图书馆服务到位,但我市公共图书馆依然存在不少“硬伤”。
“场地不足问题是最突出的。”占剑告诉记者,即便将市图书馆、儒学馆和24小时图书馆所有面积算上,“衢州市公共图书馆的馆室面积也没有达到公共图书馆的二级标准。”
正因为如此,市图书馆能提供的公共阅读场地十分有限。记者注意到,市图书馆阅览室内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