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持续一周的南京创意设计周落下帷幕,这是一次聚焦“文化+产业”模式、激活城市“创意密码”的金陵全城盛事。它用创意活动、文化产业盛事、创意主体与受众联结等多重形式,将“创意赋能城市”的城市创意融入了南京人民生活之中。
纵观南京创意设计周,包括了会展、论坛、文创集市、艺术展览、嘉年华、艺术节等多种形式、50余个创意活动,在整个城市文化要素整合协同中,围绕创意赋能城市,以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立足点,进行引领性的创意产品和活动的输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需求。
6月4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8~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2018年,北京市围绕“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开展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文化建设工作,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明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功能,不断完善北京城市的文化发展布局,强调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重要作用。
6月5日,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黑龙江省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阿穆尔州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俄文化大集将于6月23日至28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举办。
以“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中俄文化大集,设计了高端交流、论坛推介、旅游贸易、文化交流四大板块,将举办中俄图书馆学术论坛、中国工艺品俄罗斯展销会、中俄文化旅游推介会等39项以“文化+旅游”为内容的活动。
本届中俄文化大集在文艺展演、民众互动、展览展销等传统内容基础上,突出旅游、科技、体育、民族传承等 元素,引入中国风筝、中国武术、中俄模特表演等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的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宽领域的互赏互鉴人文交流平台。
2019年端午节期间,各地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充足,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假期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9597.8万人次,同比增长7.7%;实现旅游收入393.3亿元,同比增长8.6%。受假期时间约束,“三小时”中短途出行圈为游客首选,周边游、自驾游、高铁游成出行主流,70%的游客出游半径不超过300公里。
民俗活动精彩纷呈,旅游惠民活动多
端午假期第二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福建、江苏、江西、湖北等多地通过举办赛龙舟、包(吃)粽子、着汉服、诵《离骚》、祭屈原、挂艾草菖蒲、点雄黄酒、配香囊、画额、佩香囊等活动,展示端午传统习俗。
海滨山居两相宜,避暑旅游提前预热
受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今年端午避暑游提前到来,到海滨城市避暑玩水的需求大幅上涨,乐园戏水、山间漂流成游客最爱。调查显示,端午假期参与避暑郊游的游客占比达36.6%。
6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