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四条诗路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钱塘江诗路建设,6月20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钱塘江诗路专题座谈会在衢州举办。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衢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汤飞帆,衢州市政府副市长毛建民等领导,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省文物局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以及杭州市、金华市、衢州市、嘉兴市四地市文化和旅游部门主要负责人,四地市下属的县(市、区)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褚子育表示,各地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是发展经济的需要,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增长点。要理顺发展思路,以全域的理念进行整体规划,扩充钱塘江诗路建设的范围;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做好文化挖掘;谋划、储备、实施一批项目,通过项目抓落实;用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将钱塘江沿线各地“串珠成链”;突显沿江古城底蕴、钱江特色,形成竞争力;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建立并完善“目标、工作、政策、评价”四大工作体系。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一部规划、一批项目、一个数字平台、一组音乐、一部宣传片、一次高规格的文化和旅游节庆、一个论坛、一次国际推介、一系列工作机制”为重点抓手,全力建设钱塘江诗路,打造“诗画浙江”最靓丽的风景线。

汤飞帆表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之于衢州是一条文化复兴之路,是一条产业振兴之路,也是一条区域协作之路。近年来,衢州以全市域统筹、大产业支撑、高品质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钱塘江诗路建设。
下一步,衢州要将市域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钱塘江沿线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合力将钱塘江沿线区域“串珠成链”,努力建设好钱塘江诗路,助力打造“大花园建设核心区”。


会上,杭州、嘉兴、金华、衢州文化和旅游部门分别汇报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情况;杭州市上城区、建德市,嘉兴市海宁市,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衢州市分别汇报钱塘江沿线古城建设情况;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省文物局分别就钱塘江诗路建设发言并提出相关建议。
衢州市钱塘江诗路文化带的建设范围主要为衢江、常山港、马金溪、江山港等为主轴的Y型区域,总长度228公里,总面积约720平方公里,沿江涉及乡镇约30个,集聚了全市约2/3的经济总量和人口。去年以来,根据省里打造钱塘江唐诗之路的部署,我们着眼全市域大统筹,以诗路文化带建设为核心,以“一江两港一溪”为本底(衢江、常山港、江山港、马金溪),对沿线区域进行整体谋划设计,计划打造一个总长约228公里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构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文旅融合的大平台。
该区域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姜席堰,均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唯一一个。在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全域主要门类资源数量中,衢州拥有人类非遗项目1项,为九华立春祭,占全文化带的1/3;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占1/4左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占1/6左右;4A以上景区数16个,占1/5左右,其中国家5A级景区2处,占2/5。此外,还有单体旅游资源上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