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资源,作为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对于区域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多年参与区域文化产业和文旅产业规划的经验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评估指标的方法与体系,构建了文化资源开发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现分享给大家。
作者|向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正文共计8635字 | 预计阅读时间17分钟
特色文化资源一般是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精神活动痕迹,具有人文价值和传统价值的资源。总体而言,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三类,即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乡土风情、文学历史、民族音乐、宗教文化、自然风光等不同类别。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既有物质形式,也有非物质形式。
特色文化资源的评估指标
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就是文化产业化的过程。文化资源的开发涉及文化资源的保护、文化传统的传承和文化发展的创新等相关问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资源的科学开发取决于文化资源的科学评估。“经济效益是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功能效益,也是市场对文化资源开发的动力源泉”,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文化资源的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可以增加就业、创造财税、提高区域人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