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被支配的恐惧,中秋假期旅游1亿人次,都去哪了?

六大特点彰显文旅消费新常态

前有暑假旅游高峰,后有国庆黄金周,中秋小长假无疑是秋季旅游性价比最高的法定节假日。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秋时逢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氛围浓厚,居民出游热情高涨。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跟踪各地中秋旅游消费动态发现,主要有以下六大特点。 一是文旅节庆活动成为新亮点。调查显示,假日期间76.4%的游客参与了当地“中秋节”文化主题活动。今年中秋正值第30届上海旅游节开幕,开幕大巡游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32支方队,25辆花车参与,共计30万市民游客观看了大巡游;南京市溧水区的第七届咪豆音乐节PRO成为该区流量担当,天生桥7万平米专属音乐谷,音乐大咖、酷炫舞台、震撼音浪点燃现场数万乐迷激情,总客流达10万余人;福建泉州晋江五店市举办“月圆人圆齐团圆,千人博饼闹中秋”活动,假日期间五店市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5.78万人次,同比增长27.0%。

△南京市第七届咪豆音乐节现场

中秋夜张家界魅力湘西演出现场

二是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可观。据统计梳理,北京市中秋节期间共举办营业性演出110台、318场次,服务游客和群众14.2万人次,实现票房2097.2万元;湖北省中秋节期间共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近60场,接待观众5.01万人次,票房收入383.8万元;重庆市中秋节假日期间,主城区共引进各类演出25场,观众达19300余人次,实现票房收入408万元。此外,如珠海长隆剧院龙秀、宋城千古情、印象刘三姐、华清宫长恨歌、魅力湘西等文旅实景演艺类演出同样异常火爆。 

三是文博场馆活动精彩人气足。据统计,中秋节期间,上海市115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参观总人次达22.19万;云南省丽江古城周霖艺术纪念馆、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等17个民族文化展示点免费对外开放,成为文化旅游新热点,仅大理市博物馆参观人数就达2.4万人次;贵州省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宋窑博物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等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广州市的博物馆实行夜间开放后迎来的首个传统佳节,多个博物馆推出丰富的“博物馆之夜 ”活动,受到了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热捧。其中,广州市属博物馆接待观众6.97万人次,举办活动81场。

重庆磁器口古镇游人络绎不绝

五是深度体验游成为新热点。随着高速路网和通村通组公路的完善,“全家去周边度假”的中短途自驾出游成为许多家庭的首选,康养、乡村、休闲游热度持续上升根据广州市主要大数据运营商的监测显示,中秋假期三天,全市接待参加乡村游的市民游客共233.95万人次,其中本市游客53万人次,占比33%;外地游客180.89万人次,占比77%。位于新疆中部,巴州腹地的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中秋期间举办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电音节,游人在赏胡杨的同时感受了一场沙漠中的视听盛宴。中秋节假期尉犁县累计接待游客44455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5.68万元,同比增长44.55%和69.56%。


方特东方神画开展中秋主题活动

六是夜间旅游消费持续升温。中秋期间,除了武汉、西安、重庆、厦门、成都等夜游的网红打卡地外,各地紧扣赏月与团圆两大主题,推出了一系列夜间旅游项目。福州推出登高赏月、古厝赏月、露营赏月等12条赏月主题旅游线路、20余场文旅节庆活动,极大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夜游体验;漳州南靖土楼云水谣景区推出中秋拜月、博饼、河灯祈福等丰富多彩的民宿文化体验活动,带动夜间消费16.57万人次。如,上海作为中国首个特色夜间野生动物园,以独特的灯光设计与布局,让动物与自然背景相融合,中秋期间累计接待游客9.48万人次,增长23.3%
中秋旅游数据折射国内消费潜力9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中秋节全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实现双升:全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2.8亿元,同比增长8.7%。这组数据反映了我国旅游市场持续向好的态势,也折射出了国内旅游消费的巨大潜力和存量。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