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93岁剃头匠方来友荣获浙江省道德模范

9月20日,第六届浙江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结束,共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大类28位省道德模范。其中,开化93岁村民方来友入选。20日上午,省委书记车俊在杭看望了新当选的省道德模范或亲属代表。

刀刃5厘米,紧贴着颈背的皮肤上一抹,毛发便和身体分离了。剃头的人年已过古稀,白色的碎发已经落了一地,剃头的师傅年纪更大,今年93岁,叫方来友,是开化县桐村镇的剃头师傅,干这一行已经足足有70年了。他入行的那一年,英国女王还没有登基。

虽已经耄耋之年,他依然精神矍铄,至今仍要上门为人剃头。他收费从不超过3元,近年来,更多的时候分文不取。

他已是村里最年长者,他却坚持免费给村里残疾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以及低保户和困难户打理头发。今年,衢州授予了他“最美衢州人”的荣誉。

从23岁到93岁,70年来,他剃头无数,他一直坚守的,除了这份手艺外,还有一份跨越一甲子的人情。

走街串户:九旬老人公益理发

午后一场阵雨后,方来友背着他的工具包出门了。田里郁郁葱葱,老人步履稳健,80岁的方厚廉在家里等他。因为中风偏瘫,方厚廉行动不方便,都由方来友帮他料理头发。

开化县桐村镇位于浙江和江西的交界处,过去交通不便,方来友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剃头匠。他没有开店,这几十年来,都是上门服务,随身一个工具箱,带上一把剪子、一个推子、一把梳子、一把剃刀和一个刷子,再到东家借张椅子,一个脸盆,随时随地即可开张。

知道方来友要来,80岁的方厚廉家的厅堂正中已经摆好了椅子。方来友进门后,将工具包放在条凳上打开,先摸出了老花镜戴上。毕竟90多岁了,视力不如当年,耳朵也不太听得见,但手上的活计依然利索。

披上深蓝色的遮布,方来友轻微皱着眉,端详着方厚廉的头发,对于长期卧床的人来说,头发短一些,能省去日常料理的麻烦。

电动推剪在他头顶跑了几个来回,推平了长发,方来友又抿着嘴拿起剪子细细修剪剩下的零碎头发。充电的电动推剪是儿子给他买的新工具,而剪子和剃刀还是当年的老伙计。

方来友忙碌的时候,方厚廉的老伴已经从厨房端出一脸盆热水。方来友是走街串户的流动剃头匠,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是这两省交界处村民解决理发需求的唯一人选。当他来到一个村时,可能还会住上几天,因为全村的人都要排队理发,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剃20多个头。

洗头的时候,他左手握着方厚廉的后颈,右手轻柔地在头顶顺时针摩擦,打一道肥皂后,拿出塑料板刷,按摩中飞出细沫,动作简单而麻利。几十年来,方来友不知道摸过多少遍方厚廉的头了。方厚廉中风已有20多年,比他更年长的方来友是他的专职理发师。

头发擦干,并没有结束。方来友的全套流程是“洗剪刮”,最后那道程序,是刮脸。用锋利的剃刀,贴着皮肤,将额头、面颊、络腮、耳廓等部位都修一遍。看起来有些凶险,刀片割破皮肤,也就是几个毫米的距离,年轻的理发师已经没有这项服务。但70年的岁月里,他早已将洗头剃头刮脸的每一步烂熟于心,捏着剃刀,那种集中注意力的眼神,让人忘记了他的年龄。

20多分钟,全部完工。方来友拿着刷子轻轻将老友脖颈上的打理干净,再把工具都收拾好。他最早的木头工具箱在20年前坏了,换上现在这个黑色皮包,用到了现在。

“谢谢你咯!谢谢。”方厚廉的老伴说:“没有他在的话,要理发得推去镇上,有他一个电话就过来了。”

人生的第93个年头,方来友出门给人剃头的次数比去年少了。时代在变,镇上也有了更时尚的美发店。可是方来友仍没有退休,建丰村20位男性残疾人,7位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是方来友一直坚持免费理发的对象。

超长待机:一把剃刀见证历史

方来友的手艺是跟弟弟学的,那一年他23岁,还在老家新安江,他的弟弟是一名剃头匠,弟弟早逝后,村里的人就干脆找他剃头了。

1956年,因为新安江水库建设,他移民到了开化桐村镇建丰村,随身带了一套剃头工具,成了生产队的一名理发师。

一开始,他的工作是算工分的,生产队里,将他剃头匠按一个中等的劳动力计算。最早的时候,生产队还不让他给别的村剃头,一直到改革开放后,他才成为自由的剃头师傅,带着那套工具,在不同的村之间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