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2021南孔文化季 ·“泗淛同源”孔子文化交流活动启动仪式在衢州市博物馆揭幕。下午2点30分,2021南孔文化季 ·南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讨会在儒学馆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衢州市委市政府、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主办,衢州市委宣传部、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国际儒学联合会任指导单位。现场衢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钱伟刚担任主持,衢州市政协常委、孔子第76世嫡长孙孔令立在研讨会上发言,发言的主题是“儒家文化和共同富裕”。
孔令立主要从历史到今天,从理论到实践,从为政到为民等方面阐述了儒家文化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以大同为理想的儒家文化可以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有益启示。衢州市委市政府在加快推进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也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孔令立这一论点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01.“天下为公”,也即天下是全天下人共有的天下
孔令立说,201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充分肯定了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的意义,还专门强调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事实上,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无一不渗透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传统中。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个人培养“讲仁爱”的修身原则为起点,以人类世界“求大同”的和谐目标为终点,其间贯穿着从“正心诚意”到“修齐治平”的主线,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政治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着为政以德、兴礼乐、举贤才等内涵,也包含着对大同社会的向往,足以为社会的进步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启示。
“‘尚和合’的思想,我认为就折射了儒家对大同理想省会生活愿景的向往和追求。”孔令立说。
《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和合”指向的是“大同”。大同社会在《礼记》的《礼运》篇中已有明确的界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谓“天下为公”的“公”,照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即是“共”的意思。“天下为公”,也即天下是全天下人共有的天下,这就要求,为政者以公心为民,为天下人谋幸福。
“求大同”的思想在儒学史上是一脉相承的。从《尚书》《论语》再到《孟子》《礼记》中的相关论述,从两汉董仲舒、王符到宋明张载、程颢、朱熹、王阳明的思想,都把“求大同”作为万物一体、大公至正的理论归宿;到了近现代,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又赋予了大同社会全新的内涵。
02.儒家美德滋养天下百姓,让百姓过上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