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立在南孔爷爷的书房用42个字“讲好南孔故事”


金秋送爽,正值“2021南孔文化季”。

“靖康难礼乐乱践忠韬义栉风沐雨扈跸南渡徙楚越  辞祖庙随皇廷扶老携幼筚路蓝缕赐居三衢思齐鲁”一共42字,道尽了北宋末年的国恨家仇,孔氏一族南渡近900年的艰难历史。2021年9月12日,衢州市政协常委、孔子第76世嫡长孙孔令立在南孔爷爷的书房“讲讲南宗家庙的那些事”活动现场,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孔氏后人的家国情怀和南渡之后的创业精神。

出席现场的有衢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郑彦。

另有南孔爷爷的书房负责人程娟、浙江谦和研学负责人严志华,衢州市新世纪学校五(4)班部分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30多人参加了活动。

42个字浓缩了一部南孔家史

“靖康难礼乐乱践忠韬义栉风沐雨扈跸南渡徙楚越  辞祖庙随皇廷扶老携幼筚路蓝缕赐居三衢思齐鲁”是一幅21字对联,左右联加起来共42个字,由孔子第75世嫡长孙孔祥楷撰写,镌刻在衢州孔府花厅的柱子上,花厅正中上方挂有“泗淛同源”匾额。

孔令立依据这幅对联讲述了“南孔故事”。

“靖康难指的是,北宋末年北方金国南侵,宋徽宗、宋钦宗成为俘虏,赵构跑到江南,建立了南宋朝廷。北方大面积土地失陷,很多不甘心接受金国统治的文人士族、商旅百姓纷纷南逃。”

“大概在公元1128年秋天的时候,孔子的第47代嫡长孙决定带领族人一起南渡,追随南宋朝廷守住半壁河山。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第48代嫡长孙孔端友一行人等到达江南,受到了南宋皇帝赵构的接见。赵构觉得孔氏一族忠义双全,就让他们在衢州安家,并赐给了多所宅院。这就是随皇廷南渡和赐居三衢的历史过程。”

孔氏南渡之后,经历了宋元明清,直至今日已近900年,几度朝代更迭,多少世事沉浮。孔氏后人始终坚守和传播儒家思想的正能量,一路上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诠释了南孔文化精神。

如果我们不懂自己国家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文化自信

孔令立从南孔故事讲到当前的教育问题。

孔令立要求学生写好中国字,汉字具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在活动现场,孔令立邀请在座的学生上台书写自己的名字。他发现,好多学生书写名字时存在大小不一、排列不齐等不规范问题。孔令立勉励同学今后要多学多练,热爱中国字。

孔令立向在座的学生提议,在家里挂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当他提问:“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呢?”现场出现了尴尬的一幕,在场的学生回答不上这个问题。孔令立强调,我们要学好语文、历史、地理,学好自己国家的文化,如果我们不懂自己国家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文化自信。未来的10年是中国腾飞发展的10年,国家强大的重任在青少年这一代。

孔令立围绕“孝顺”与在座的学生进行互动。有同学说“孝”就是给父母端杯水、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孝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孔令立举了若干例子来说明,他强调,先尊老再爱幼。

圣地衢州,衢州人们的福气

衢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郑彦为今天活动做了总结。他说圣地衢州,衢州人的福气,今天有幸邀请圣人后裔与大家面对面交流,更是大家莫大的幸运。

“衢州将要评为国家5A级旅游城市。如果没有孔氏南宗家庙,那么衢州根本就不具备资格。”他说,我们很多衢州人还不知道孔庙在哪里,甚至还有不少人不知道衢州还有孔庙,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他提出,大家都是南孔文化的代言人,更要争做南孔文化的推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