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孔端友扬州陪祀和扈跸南渡(1)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陷汴京,遣使入城大肆搜取金银宝货、子女玉帛和宫内奇珍异物。靖康(1127年)二年二月,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右副元帅完颜宗望,先后威逼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到了金营,下令将其二人废为庶人。三月二十七日、四月一日,金人分两批撤兵,掳徽、钦二帝及皇后、嫔妃、诸王、公主、宗室和为数众多的大臣,以及搜刮到的大批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图书乐器,浩浩北去,从而宣告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一日,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十五岁就被进晋为康王的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重建宋政权。这就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登上皇位,以“火克金”之意,改元建炎。当时,文臣武将中主张还师汴京、以图抗金而收复北方失地者甚多。就连中军统制帐下的小军官岳飞也上书高宗:“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虏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俪北渡。”(岳珂《金佗粹编·南京上皇帝书略》)然而,既害怕重蹈其父兄覆辙,又害怕其父兄回归会失去皇位的宋高宗,不但将主张回汴抗金者治罪,还下诏威胁:“有敢妄议惑众沮巡幸者,许告而罪之,不告者斩。”(《宋史·高宗》)
同年,也就是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跟随宋徽宗被俘北迁的阖门宣赞舍人、勾当龙德宫曹勋,自燕山遁归应天府。他带来了徽宗亲书“可便即真,来救父母”于衣领的御衣,和赵构生母韦氏写给赵构的信。曹勋见到高宗,呈上御衣和书信,并面禀徽宗之语:“有清中原之策,悉举行之,毋以我为念”。有了宋徽宗的嘱托,自然更加巩固了高宗的合法地位。(《宋史·卷379》)九月,金兵南下侵犯河阳(今河南孟县),宋高宗措置南逃,他下诏“择日巡幸”。十月初,宋高宗一伙人登舟出发,于月底逃到了扬州。之后,就开始修筑宫室,照《建炎维扬遗录》的话是说“禁中修造复兴,御前生活复作,宫中费用复广”,宋高宗打算在扬州安家了。同时,他丝毫也不作抗金的军事准备,反而先后派出朝廷大员到金朝求和。赵构是徽宗之九子,在太平岁月是当不了皇帝的。而今,金兵虏走了其父兄徽、钦二帝,虽说其母龙德宫贤妃韦氏也被金兵虏走,令人挂怀,但是,正是因为女真人的南侵,才让他白白地检了个皇帝。他对皇帝之位这个宝座自是十分珍惜,而求和免战,父兄莫归,当然是最佳的选择了。然而,好景不长,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金太宗降旨:“康王当穷其所往而追之。俟平宋,当立藩辅如张邦昌者。”于是,金朝派了两员大将分兵南下,追击高宗,以消灭立足未稳的南宋政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本是古来之常理。宋高宗驾前的大臣却隐情不报,有意让他们的皇帝自得其乐。宋高宗也不愿操心国事,他感谢皇天给了他当皇帝的机会。他曾对辅臣说:“晋武平吴之后,上下不知其礼,旋致祸乱,周礼不秉,其何能国?”由是,他一心准备着要祭天了。同年八月,宋高宗命有司筑坛于扬州南门内江都县之东南,并诏令东京所属官司将祭器、大乐、朝祭服、仪仗、法物,恭送至扬州行在所。同时,宋高宗又下诏,令远在曲阜的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从速来扬州陪祭。
孔端友,字子交,是四十七世孔若蒙的长子,生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孔若蒙先是袭封衍圣公,后改袭奉圣公,再后因事夺爵,由其弟孔若虚权承袭奉圣公,后又恢复旧称为衍圣公。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孔端友二十七岁。这一年的十月,奉圣公孔若虚病故。十一月四日,宋徽宗下旨:“文宣王袭封人改封衍圣公,每遇元会大礼陪位,班在太常少卿之下。”与此同时,经孔氏家族众议举荐,吏部奏请,宋徽宗授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孔端友为承奉郎,袭封衍圣公,主持孔子祭祀。徽宗皇帝之诰曰:“至圣文宣王四十八代孙孔端友,自书契以还,爵于朝者多矣,未有传世四十有八而不绝者也。惟尔文宣王之后,次当承袭,宜锡文阶,并示宠渥。往加恪慎,务保厥荣。”孔端友为保厥荣,于政和元年(1111年)奏请大修阙里孔庙。宋徽宗允其所请,下旨“至圣文宣王改执镇圭;至圣文宣王庙旧立十六戟,今立二十四戟”,如王者之制。接着又下旨京东西路转运司,除拨省钱外,并于“本路各州、军,差杂役、兵士、工匠”,“委孔端友监修”。政和四年(1114年),孔端友“乞依诸路颁降大晟新乐,许内外族人及县学生咸使肆习,以备释典、家祭使用”。宋徽宗即下旨“依所乞”。
也正因为有了这本奏章,在政和六年(1116),朝廷令天下增设学馆,任命孔端友为总督学,邓肃同知督办学馆事。
历史纪实《变革》之《宋史本纪第十齐王赵栩节二》记述了被封为齐王的赵栩与孔端友的一件趣事:
政和四年春,齐王就封国,以文宣王博士职入孔庙祭先师,会衍圣公孔端友。
衍圣公曰:“大王英杰,名震海内。端友曾闻大王四岁习孔孟,五岁已通知经意。果如此乎?”
王大笑,曰:“至圣先师,大道精深,四海广博。某纵有才,虽有心得,岂敢曰通。然自孔孟以降,儒生虽众,望文生义、囫囵吞枣,致使先师至圣之道,有歧路亡羊之势。此可叹尔。”
衍圣公惊而问曰:“大王何出此言?”
齐王取文房四宝,记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曰:“今之儒生,望文生义,不解至圣生民化育之苦心,竟曲解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岂为先圣有教无类之大义?”
衍圣公问曰:“依大王意,此何解?”
王记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衍圣公大惊,退席揖拜曰:“然!”遂与王益商知民之道,上奏朝廷,普建学校于天下,以正孔孟之道。
由于孔端友主持孔庙祭祀的认真,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朝廷特颁至圣文宣王庙朱印一方,印文为“至圣文宣王庙朱记”。宣和三年(1121年)十一月,在孔端友四十四岁时,又特转通直郎,除直密阁,赐绯章服,仍许就任关升。也就是除衍圣公之职务外,还可以担任其他职务,以示崇奖。徽宗诰曰:“先圣,古今之师也。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迨未有能违之者。朕既法其言,尊其道,举以为治,犹以为未也。又录其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