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文化产业园形成“一核两区”的总体格局,核心区包括孔氏南宗家庙、孔子文化公园、北门街和水亭门两大历史文化街区、花园258文化产业园区、信安湖活力岛、城市会客厅等;延伸区包括开化根雕产业集群和常山奇石产业集群。衢州市及园区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给园区发展以不竭动力。
突出的文化资源优势是衢州文化产业园发展的根脉
衢州具有18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积淀很深,文化底蕴丰厚,在1994年就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北宋末年孔子嫡裔衍圣公孔端友带领曲阜大宗南迁以来,衢州便成为孔氏南宗圣地和江南的儒学重镇,对浙江、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儒学传承与弘扬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多年来,衢州市在弘扬孔氏南宗文化和儒学文化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连续多年举办“国际儒学论坛”和“孔子文化节”,在世界孔子和儒学研究界具有一定影响力。衢州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6处,省级文保单位104处;拥有非遗项目1115个,其中世界级非遗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非遗项目76个。
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是衢州文化产业园发展的基础
园区精准招商引智,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逐步形成以数字文化产业为核心,工艺美术、文化旅游、研学教育等为辅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截至2021年底,园区入驻企业达1151家,其中文化企业691家。2021年,园区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31.38亿元,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占园区所有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72%,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其中形成较大的特色产业集群有根雕产业集群,在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各类根艺生产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年产根雕作品超过30万件,产值3亿元以上,形成了浙江最大、全国知名的根雕产业集聚地;奇石产业集群,在石博园等大型项目的带动下,目前有400多家从事青石、花石企业和观赏石经营户,从业人员超5000人,奇石产业年产值超过6亿元。
雄厚有力的载体支撑是衢州文化产业园发展的骨骼
园区实施对衢州棉纺厂的旧址改造项目,创建了花园258创新创业园,于2016年5月28日正式开园,目前已有浙江天映网络、杭州麒腾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互联网、文化创意、直播公司入驻。创建完成颐高大厦,目前吸引浙江灵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天空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文化企业。北门街和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也吸引了衢州市柯城青岚服装设计工作室、浙江省衢州南孔文化创意传播有限公司、衢州市柯城六道无鱼文化传播工作室等多家文化企业。另外,衢时代未来大厦、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等系列新载体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吸引大批文化产业项目入驻,进而产生集聚效应。截至2021年底,园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6家,总营收超5.5亿元。
持续升级的政策支持是衢州文化产业园发展的羽翼
浙江省、衢州市分别出台了诸多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措施,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制定了《衢州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和奖励机制,引导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鼓励文化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儒学文化产业园作为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也是浙江省首个获此殊荣的文化产业园区,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及重点项目建设中提及。2016年在“十三五”规划里重点提到儒学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2018年,儒学文化产业园重大项目建设和核心区建设被列入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儒学文化产业园被列入衢州市委市政府2020年、2021年工作要点。
明显突出的区位优势是衢州文化产业园发展的航道
衢州市地处浙皖闽赣四省边际中心,是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四省通衢”之称,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齐全。为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衢州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8年加入杭州都市圈,新建杭衢高铁,推进山海协作升级版,衢州文化旅游延伸扩面。衢州民航已开通北京、深圳、厦门、青岛、大连、重庆、昆明等直飞十二条航线。浙赣铁路、杭长高铁、九景衢铁路横贯全境,衢宁铁路、杭衢高铁正在建设,形成“米字型”的铁路网架构。杭金衢、杭新景和黄衢南、龙丽温高速公路两两配合,形成“两横两纵”的路网结构。衢州作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明显,而园区核心区地处衢州的地理与文化中心孔庙及周边区域,延伸区囊括根博园和石博园两个旅游资源和工艺美术资源集聚区,在衢州市内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将为园区文化企业和人才引进提供难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