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文旅典型案例—南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上提出“八八战略”,指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2003年至2006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叮嘱衢州要让“孔子文化重重地落下去”

南孔文化是衢州最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孔子第48世嫡孙、衍圣公孔端友及族长孔传率领部分孔氏族人奉孔子夫妇楷木像随宋高宗扈跸南渡,因功赐家衢州。自此,孔氏大宗以衢州为世居之所,为官兴学,礼义化民,繁衍生息近九百年,在中华思想文化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20年来,衢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沿着“八八战略”指明的方向,把南孔文化作为城市的“根”和“魂”,深入实施文化聚力赋能工程,通过连续举办祭孔大典、编撰南孔系列国遗丛书、开展多层次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厚植南孔文化根脉,让儒学真谛实现有效转化。

南孔文化列为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和全省首批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通过历史研究,基本确立了以衢州为中心的江南儒学“300公里文化圈”,自大宗南渡以降,在这片区域内诞生了朱熹“闽学”、陆九渊“心学”、吕祖谦“婺学”、王阳明“心学”等儒学流派,进一步拓展了南孔文化的传播半径和研究范围。南孔中心成功创建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南孔祭典获评第一批浙江省公共文化国际交流项目,南孔研修基地成为全国第二个国际儒联研修基地,孔氏南宗家庙被评为浙江省华侨国际交流基地,南孔文化逐步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成为“世界看衢州”的闪亮窗口。

衢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和关键变量,将传统文化融入城市治理和发展的方方面面,系统阐述、转化南孔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层基因、核心特征,推进南孔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奋力推动南孔文化、孔子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化,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新形态,打造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衢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