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志 | 带你走进40年前的衢州之——生活习俗

交通一词最早可以追溯至《易经》“天地交而万物通”。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成为了可以实行商品分工交换的方式。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商品的交换需求,人类的种群需要壮大,就需要扩张。



生活习俗

✦✦✦交通运输


过去以肩挑为主,长途运输则依靠船只或手推车。现在则以自行车、汽车、火车为主,利用拖拉机运输货物的情况也极普遍。


花 轿

乌龙轿


轿。轿是一种代替步行的工具。有花轿、乌龙轿,扛笼之分。花轿专为姑娘出嫁时乘坐,乌龙桥和扛笼均为有钱人家出门代步所用。现在已基本不采用。小孩子出门手抱为最多,其次是背、骑肩头等。也有用箩筐挑的,一边用等量的实物、一边放人。农村有些地方至今仍保持这种方式。


箩 筐 挑 人


道路。通常的路有泥路、石子路和石板路三种。过河一般用桥,桥有石桥、板桥、竹片桥和浮桥等。没有桥樑的地方则设渡津,分义渡和官渡。一般每年按村丁出谷十斤,作为渡夫的工钿和口粮,有的地方置有田产作为船渡夫的食用和修船费用,不足的部分由国家资助。现在的津渡、公路、桥樑都由国家办或集体来举办。而且除了较偏僻地段以外,一般都改为公路桥(钢骨水泥建成)。


竹 桥


过去主要道路上都设有琼亭,基本上是五里筑一亭,供行人休息、避风躲雨之需。凉亭里一般都有茶水供应,多数是有钱人家布施的,也有乡民轮流供应的。有的凉亭设在庙宇旁边,由庙祝设摊、开店,备有草鞋、笠帽,或者供应小吃,有豆腐花、糕饼等。现在已不再新建凉亭,旧的也已基本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