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水亭门是衢州所有景点里跟我羁绊最深的那一个。从它还不是景区起,我就已经与之建立了深深的联系——大约十五年前,我就是水亭街的常驻人士了。
那个时候我在一家中医馆里从事市场拓展工作,既不懂市场,也不懂拓展,半年下来倒是把周围有些什么吃的摸了个一清二楚。十五年前的水亭门窄街陋巷,长度不过三百米,街道两侧住着的都是不知道扎根了多少代的衢州土著,屋瓦旧旧的,招牌旧旧的,人也旧旧的。那时小烤饼只要一块五一个,薄皮馄饨三块钱一碗,剪头发只要十块钱,还有一家老式糕饼店,一到上午就让整条街都荡漾着甜香。那是一个以0.7倍速播放的水亭门,每个人看起来都安于现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我甚至以为它会维持一百年不会变,结果没过多久水亭街就被规划成了景区,我也换了工作。
在它变化最大的几年里,我深居简出,鲜少社交,只在外地朋友造访的时候去过两次水亭门。第一次去的时候我比外地人还像外地人,先是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站在邵永丰的门口地看麻饼师傅大秀绝活,后来又跟着导航七拐八绕把朋友带进了古铺良食,菜一上来,我俩不约而同对衢州美食的丰富程度发出了慨叹。
第二次去我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先把人带到天王塔下拍了照,然后送到细菌战史实陈列馆培养爱国热情,最后又带着去张德七买了个鸡蛋饼。一套流程下来,黄昏正好来临,我与朋友咬着鸡蛋饼吸溜着水晶糕一前一后出了城门,站在江畔举目四望,只见落日渐渐西垂,正一点点将缓缓而去的江水染成橘红色。回头望向身后,卖玩具的小摊贩将花花绿绿的小商品一一铺在地上,跳广场舞的大妈也已经开始摆弄音响。城门口立着一个慈眉善目的南孔爷爷,这样的情形已不知看了多少年。
朋友不由自主地感叹,好一派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的景象。
街区扩大以后,水亭门的游客数量呈几何级增长,游玩项目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周末无处可去,我常常把孩子带去消磨时光,她在戏台下听婺剧听得津津有味,总会忘记自己五分钟前还哭着喊着要买玩具狗。有时她在天王塔下的南孔市集逛得走不动道,每个摊位都精准拿捏了她的喜好,那些别出心裁的手工艺品像毒蛇一样对着我的账户余额吐信子,我唯一能保住钱财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她踏上天王塔的台阶。
沿着天王塔下的天王巷一直往里,会路过国瓷博物馆和民国风情街。那里鲜有人至,难得有几个游客,也多是为拍照打卡而来。再往前一点就是浸梦水亭门剧场,正是像我这样还幸存一点文艺细胞的女青年的天堂。大幕一开,女儿便拉着我在剧场里一路狂奔,她对那些精巧的民国布景毫无欣赏的雅兴,一门心思只关注男女主角莫测的命运。后来在跟着男主角躲避追杀的过程中一个反派演员没忍住摸了她的脸,她战战兢兢地站在角落等人家走远才悄声问,妈妈,虽然他是坏人,但他也喜欢可爱的小孩对吗?
我说是的,因为你是整个水亭门最可爱的孩子,即使他是坏人,也不会把你抓走。
她说哎呀,我好喜欢水亭门。
我想给她讲述关于水亭门的回忆,一张嘴却发现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水亭门在记忆中已不再清晰。于是我轻声回答:是啊,我也好喜欢水亭门。